2025年3月,多伦多一名男子在公寓电梯中,因邻居无意中提到他的发型不当,他一时愤怒脱口而出:“你信不信我明天拿枪来解决你。”这本是一句口无遮拦的威胁,但事后邻居报警并提供了现场录音,该男子随后被警方以刑事威胁罪(Uttering Threats)逮捕。
在加拿大,这种情况并不少见。刑事威胁并不仅限于持械恐吓或实际动手,言语中的威胁若被认为对他人造成恐惧感,也可能构成犯罪。
一、什么是“刑事威胁罪”?
根据《加拿大刑法》第264.1条,刑事威胁是指:
“任何人若威胁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、损毁财产,或伤害对方亲属或宠物,即构成刑事犯罪。”
关键在于:
威胁不一定要实现;
是否对方主观上感到害怕是判断的核心;
是否有证据佐证(如录音、短信、社交截图等)。
二、哪些行为属于刑事威胁?
发送短信威胁“我要烧你车”;
在社交媒体留言中暗示人身攻击;
在公共场合大声威胁“今晚就打死你”;
向未成年人发出恐吓信息。
即使未发生实际伤害,只要受害者认为自己“可能受到伤害”,警方即可介入,检控机关可正式提出起诉。
三、刑事威胁罪的法律后果
属于杂项犯罪(Hybrid Offence),检方可选择轻罪或重罪处理;
最严重可处5年监禁;
即使最终无罪,仍可能留下指控记录(Record of Charges),影响移民、就业、政府背景调查等;
若为家庭或伴侣之间的威胁,法院可额外考虑禁止接近令(No Contact Order)或和平保证(Peace Bond)。
四、律师建议与防范措施
如您是被告人:
切勿自行向警方陈述,需尽快聘请刑事律师;
不要试图与受害人私下沟通,以免加重案情;
搜集一切可能有利的证据,如聊天记录、现场监控等。
如您是受害者:
立即报警,保留语音、文字等证据;
可向法院申请和平保证(Peace Bond);
可与律师协助配合警方起诉或调解。
“谨言慎行”
在加拿大法律体系中,言语具有法律后果。即便是一句脱口而出的“气话”,在不当情境下可能成为刑事责任的导火索。保持理性表达、尊重他人安全感,是每位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。若您因此类事件面临法律程序,欢迎联系安胜大律师事务所,我们将提供严谨、全面的法律辩护与支持。